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浸会大学李亦然:智慧城市将成为大湾区建设的下一章

epia7个月前 (10-11)产业新闻721


在最近结束的“IOTE 2023 深圳·物联网通信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中,四分仪智库邀请香港浸会大学李亦然博士课题组接受访谈,该课题组覆盖智慧城市研究方向。李博士从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视角出发,就“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政务管理数字化改革”等话题分享了其团队最新观点。


作者|李源

编辑|孙迩溪

(本文共 6141 字,阅读约需 16 分钟)


自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提出起,移动数字生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用手机扫码乘坐公共交通、在网上完成医疗挂号、在政府平台办理个人事务……智慧城市的建设正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安全、互通互联。


如今,物联网 x 智慧城市再次成为新一波颇受关注的风口话题。很大一部分的背后驱动力,则是源于下一代移动互联生态创新及生成式AI浪潮在全球的方兴未艾,这些技术不断推动着千行百业的民生改变,也推动着城市群生产关系变化和管理形态变化。


人们对智慧城市的期待和想象正在变得更加丰富,而相应的数据安全、治理转型、政策分析、标准合规等议题,也正在成为智慧城市管理领域亟需探讨和面对的新挑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代样本经济体,香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一直有着颇为独到的经验与理念。在香港浸会大学(HKBU)社会科学学院李亦然博士看来:未来的智慧城市不仅应当让生活更便利,还应当让生活更绿色永续、公正包容。

这样的低碳、包容、友好会通过技术创新和更智能的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也会通过弹性、健全的城市配套公共管理政策得以保障和完善,并最终基于一系列“软硬结合”的治理创新,惠及所有人群包括长者、幼儿、残障人士,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更和谐。
李亦然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公共政策研究和数字化政务管理课题的研究,这为她在领导“大湾区智慧城市”这个课题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而在粤港澳大湾区连结并进的全新语境里,香港和深圳这两座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又体制迥异的智慧城市,如何能够实现更紧密的数字一体化建设与市政治理交流,则成为了“讲好湾区故事”这一时代大命题的重点和亮点。


于是,这一次她带领团队从香港来到深圳,深度参与了深圳物联网大会和相关应用研讨,近距离观察和调研,看下一代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浪潮正如何从深圳这一智造心脏汇聚和扩展,又将如何赋能和启发未来的大湾区智慧城市生态建设。
而在深圳物联网产业这一端,新的共识正在形成:物联网技术创新已成为新一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支撑。它通过将各类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智能管理,为城市提供智慧交通、智能医疗、智慧环境、智慧人文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一直受到深圳物联网协会持续关注,深圳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杨伟奇在和李亦然研究团队交流时谈到:“明年智慧城市将成为深圳物联网大会的重要主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这一课题交流,深圳物联网产业拥有过往的诸多实践思考和应用落地,相信也能够为扩展合作和互动带来贡献及启发,推动大湾区走向更互联、更绿色、更智慧的发展方向。”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覆盖的领域是非常多的。”电子纸联盟秘书长左强也在研讨交流时指出:“智慧零售——电子纸价签、智慧医疗——电子纸床头信息卡、智慧教育——电子纸作业本、智慧办公——电子纸桌牌门牌、智慧交通——太阳能电子纸公交站牌、智慧民航——电子纸行李牌、智慧物流——智能循环包装等等。这些城市场景中的创新技术应用不仅促进了更智能的市民体验和公共管理,而且带来了低碳且绿色的经济转型。”

“从大湾区智慧城市交流方面,我们看到香港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就走在前面,从智慧行李牌等细节中,体现出了数字化管理的创新思维。未来香港、深圳、上海这些城市都能够在这个话题上产生更多合作,彼此借鉴和启发更多创新案例。”


在物联网大会交流现场,电子纸联盟左强和汉朔科技王天娇还为四分仪和李亦然团队介绍了上海公交系统和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实践,展现了一系列智能技术解决方案对于公共设施和市民服务的创新探索。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与跨界创新,而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在技术侧和在管理侧的创新和应用。”在问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时,李亦然这样回答。

那么大湾区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路径设计,技术应用等议题都会遇到哪些挑战?相应的市政跨部门协调管理和治理思维转型又该如何推动?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课题的带头人,李亦然为我们分享了她的过往研究和洞察。以下为四分仪与李亦然的采访实录。

01



人,仍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四分仪:你是如何理解“智慧城市”的?以及你是如何看待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的?


李亦然:智慧城市应该是数据驱动的决策,它应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公共事业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包容,安全与应急,促进城市创新等。

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和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的科技组进行了最新研究,总结出政府数字化在这一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人工智能和新一代技术:人工智能和新技术为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基础设施,包括规则制定和技术知识。这些技术已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

2. 敏捷治理:敏捷治理注重政府员工的高效工作方式,通过技术的敏捷和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并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公共服务。这标志着对工作方式的转变,使政府更灵活,响应更迅速。

3. 政务平台建设:政府越来越注重政务运营,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仅为政府内部员工提供服务,还通过数据互通实现前后端连接,以支持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4. 数据整合和政策创新:政府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强调数据整合、政策创新和与企业合作。它鼓励建立政策实验室以促进协作实验,从而创造更多智能应用,提供更出色的服务。政府还强调多元共创,鼓励公众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公共服务的创新。

这些方面的工作表明政府正朝着更数字化、响应更快、服务更好的方向努力前进,尽管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时间,但政府已经在不断推动这些改进。

四分仪: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务数字化改革应该关注哪些关键方面?你认为这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亦然:数字化改革的关键层面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层面的技术支持,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其次是敏捷治理,需适应一线员工对技术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变革。第三是政府机构平台,该领域在我国已取得较好进展,不过在基础设施升级、数据整合、智能决策和支持系统等方面仍有很多提升空间。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原有的科层制度。原有的科层制度无法适应智慧系统的敏捷需求,遵循原有的科层程序会影响各种层面的及时反应,进而影响公众满意度。

此外,人才构成也面临挑战。领导者和公共管理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过去更需要专业人才和业务熟悉的管理者,比如环保局的负责人应当是环保方面的专业人士,但现在面对数字化挑战,更需要领导者是个通才,能够综合各方面知识进行决策,而不仅限于专业领域。

四分仪: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智慧城市底层技术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吗?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数据安全问题你怎么看?


李亦然:首先管理+技术的确会引起很多公众顾虑。尤其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人们担心这些技术的应用会导致政府更加集权。这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人们担心技术会监控我们的生活。

在我看来,技术的治理和应用确实需要分权和共创。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进行创新。创新不是政府单方面能够推动的,而是需要将更多的活力注入市场,让市场来推动创新。

在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许多支持政策。政策制定要取得成功,分权和共创是必要的。政府可以成立政策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在这个实验室中分享优质数据,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并满足实验的需求。这样既解决了技术创新的挑战,也解决了公众对技术过度使用的忧虑。
比如说福田政府就建立了一些政策实验室。在这些政策沙盒里分享一些高质量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可能是之前IT公司没有的,然后鼓励他们创新,满足实验的要求。

因此,关于数据安全问题,这不是只有中国面临的问题,它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中国政府内部也越来越重视数据管理,设立了首席数据官等职位,并设置了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这表明政府正在努力提高数据管理和监管的能力。

从技术层面上看,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数据管理,因为它可以提供很好的监管机制。例如,北京和深圳已经开始在银行、监管机构和私人企业之间建立区块链网络,用于数据共享。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监管交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时也可以用于税收征收和市场监测。

四分仪: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合作,这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障碍吗?该如何解决?


李亦然:政府在不同地区的运作效率可能存在差异,这与地区的发展程度和管理意识有关。例如,广东政府在政府工作手册的修订方面做得很好,定期根据数据修订规则,以明确任务分配。敏捷治理依赖于人的理解和协作,而不是机器。一线员工需要了解他们的责任,而政府需要确保规则的明确性,以减少推诿和干扰。在政务数字化变革中,智能很重要,但人工更重要,因为最终决策是人做出的。

为了提高敏捷治理,政府需要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问题。政府也需要培养专业的公共管理人员,以确保任务分派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总之,政府需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协同管理和数据共享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同时,明确的规则和透明的流程也有助于提高效率,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02



信任与流通,是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

四分仪:我们今天参加的是深圳物联网大会,你认为深圳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对香港智慧城市建设会有哪些启发,两地之间还有哪些互通互惠的空间?


李亦然:两岸合作中的主要挑战是人才和技术交流的不足,以及香港本地企业对内地技术的不信任。尽管国家提供了一些支持,如资助学生入境,但仍需要更多实践。

此外,香港本地企业对高科技领域存在不信任,这影响了两地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打通两岸壁垒,加强人才交流和数据合作。政府可以提供更便捷的电子政务服务,增强彼此的信任。虽然挑战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可能会改善,因为全球都为合作和法规明确性努力。香港政府与广东政府积极推动合作,这也让人对未来感到乐观。

四分仪:在推动政府数字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与市民进行更紧密的互动和参与。请谈谈你在促进公众参与和开放式决策方面的策略和实践。


李亦然:政府在提高透明度和互动性方面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政府需要更加负责和透明地管理信息,满足公众的期望。尽管社交媒体和在线互动平台已经建立,但缺乏足够的培训和培训政府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包括专业的公共关系人才等,更好地与公众、企业和非营利组织进行沟通。

其次,政府的透明度也需要改进。虽然政府已经有了信息公开条例,但还需要更多的政府互动和公众的反馈。应该提供更多的响应,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交流,这将增强公民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四分仪:你认为大湾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对标的城市吗?


李亦然:在大湾区建设方面,有人提到对标其他湾区,如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但我认为我们无需刻意去对标其他地方,因为我们拥有独特性。由于一国两制的特殊背景,我们需要独立探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互通和跨境流动,以及人才流动的问题。

因此,展望未来的智慧城市,我们应该结合十四五规划中对大湾区的定位,以科技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着重探讨三地政府之间的协同发展。目标是建立更好的协商机制,以减少制度摩擦,促进经济发展。


03



围绕智慧城市的下一步探索

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致密而紧凑,用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语种中的“文明”一词皆源自拉丁文“Civitas”,意即“城市”,侧面展现出城市推动文明,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特性。

千年以来,城市化演进的核心内涵已经从初级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飞速演进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一站式数智化,不断打通数据,感测、整合、优化城市运行系统效率与城市管理质量,能够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实时、智能、全面的响应、分析和管理反馈。

从香港的智慧机场建设到深圳的智慧物联生态——无数场景应用和管理经验正不断积累汇聚。新一阶段的大湾区智慧城市呼唤协同交流,跨境连通,将软性治理思维和硬件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并在结合全球ESG和低碳时代的新背景下,用绿色技术转型推动城市公共管理的全方位提升。

未来,浸会大学李亦然课题团队将和四分仪智库联合启动一系列围绕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的课题调研访谈,并联合相关产业协会,举办相关产业研讨论坛,聚焦港深校企合作,为市政公共管理领域带入数智一体化转型的更多思考。

李亦然荐书

《赋能》
作者: [美国] 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等人
简介:一手打造了全球最强战斗力的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官的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摒弃掉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常规思维,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对特遣部队进行重塑,将其打造成新物种:一张在沟通上极度透明、在决策上去中心化的网络。“深井”间的壁垒被摧毁。领导者们看着运转最小团队的最佳操作方式,并且找到方法把这些操作方式推广到上成千上万的人身上,同时运用一些10年前还无法想象的技术将这些人捏合成一个整体。

《助推》
作者: [美国] 理查德·H·泰勒
简介:小到早餐吃煎饼油条还是麦当劳,大到婚姻对象、个人投资、子女择校方案的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但是,我们往往深陷难以计数的偏见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谬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学点聪明的行为经济学,帮助我们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1453》
作者:[英国] 罗杰·克劳利
简介:《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美国官僚体制》
作者: [美国] 詹姆斯·Q. 威尔逊
简介:詹姆斯•Q.威尔逊在掌握大量史料以及结合自身数十年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以通俗、简明的方式阐述了一种关于官僚机构行为的理论,呈现了美国诸政府机构——如美国军队、监狱系统、林务局、缉毒局、国务院、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环境保护局、社会保障总署、联邦贸易委员会等,以及国会、总统和法院系统——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生动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美国官僚体制的重要且经典的研究指南。

独家人物专访系列

这一次,我们将视角投向企业出海历程中的那些人。“入海再出海”,他们是一群有着丰富跨文化管理经验的人,曾帮助许多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如今,他们将用经验来帮助出海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如同司南指引航向那样。




往期推荐

四分仪Quadrant

四分仪智库(Quadrant Lab) 是一家洞察中国科技/智造类企业出海进程的新媒体智库,致力于帮助企业塑造全球化品牌战略,拓展其品牌影力。我们长期深耕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重点市场,业务范围包括出海品牌咨询、海外投资策略、技术营销培训、全球产业智库、行业研究报告、ESG价值建设、跨文化组织管理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四分仪Quadrant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产业新闻-电子纸产业联盟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news.epaperia.com/post/497.html

相关文章

|产业资讯|远低于NB-IoT功耗,无源物联网才是实现千亿级IoT连接的“杀器”!

|产业资讯|远低于NB-IoT功耗,无源物联网才是实现千亿级IoT连接的“杀器”!

作者:赵小飞物联网智库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导  读供电受限是未来数百亿物联网节点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物联网场景的快速扩大,更加节能甚至无源的物联网技术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其中能量收集技术这一方案再次得到业界关注。供电受限是...

|产业新闻|电子纸产业要闻回顾 最近发布的电子墨水屏终端产品

|产业新闻|电子纸产业要闻回顾 最近发布的电子墨水屏终端产品

阅读导航1BOOX Nova Air 简介:7.8 英寸超轻薄电子墨水平板电脑2Nowi 和 Opticon 共享专业知识,为更智能的零售开发永久供电的 ESL3Wisky Epad X 是一款双屏 LCD 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4首款双面屏...

|产业资讯|限电停工,半导体及显示产业影响几何?

|产业资讯|限电停工,半导体及显示产业影响几何?

9月26日起,苏州地区限电,从9月26日12点全面停产,到9/30深夜,10/1才能开工。这一波限电恐冲击江苏省昆山市一带台商营运。针对江苏地区政府因应能耗双控政策“停工令”,当地面板业及零组件厂商均表示,一定会充分配合相关规定,预期9月份...

|产业新闻|UWB技术这么火,但哪些应用领域才最值得关注?

|产业新闻|UWB技术这么火,但哪些应用领域才最值得关注?

UWB技术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众技术发展成了一个市场的大热点,也让很多人都想涌入到这个领域中,以期在市场大蛋糕中分一杯羹。但是,UWB市场的应用现状到底如何?目前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有哪些应...

|行业新闻|在MCU上跑的操作系统,该如何选择?

|行业新闻|在MCU上跑的操作系统,该如何选择?

对许多嵌入式项目来说,系统设计师都倾向于选择实时操作系统(RTOS)。但RTOS总是必要的吗?答案是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因此了解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是决定RTOS是必要的还是花瓶的关键。一般来说,在采用非实时操作系统(non-RTOS)的任何场...

|行业相关|射频标签应用场景与RFID芯片的选择

|行业相关|射频标签应用场景与RFID芯片的选择

由于射频应用场景的环境及识读设置不同,RFID标签芯片也有不同的选择。一、物流RFID标签芯片的选择航空RFID行李标签、快递RFID标签与行李、货物结为一体,受到行李、货物的影响RFID标签的频谱曲线产生漂移:如,ABS行李箱可以产生20...